获奖名单正式发布,每一个为了美好世界的思考和行动都值得被赞许 | 看得见力量

2018-01-19 09:45:26.0    字体: [ ]
助力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SDGs)推广,促进青年人以力所能及专长参与社会议题的解决。11月3日,由小鸭嘎嘎公益文化促进中心和世青创新中心联合举办的「看得见力量」2017(SDGs)主题海报设计挑战经过近9个小时的三轮现场评审,获奖名单最终揭晓。共有1件作品获得特等奖,12件作品获得“大学组”优胜奖,50件作品获得“大学组”入围奖,46件作品获得“公开组”入围奖。他们是:

特等奖获得者:牛诗雯

大学组优胜奖获得者:薛惠中、张广东、佟永睿、刘效言、芮幻、史佳竹、康硕峰、候启法、王凡、吴佩航、宋苡瑄、刘耀宇、董志远、牛诗雯。
大学组入围奖获得者:薛惠中、张曦中、罗楠、张蓓蓓、李伟嘉、张广东、董洪哲、佟永睿、刘效言、芮幻、赵天宇、秦诗语、尹良文、史佳竹、武娜、王柯丹、康硕峰、卫钰倩、贺婉婷、候启法、周婧、张文琦、陈泳霖、李超、丁永康、胡亚琦、曲苑、王凡、吴佩航、周建敏、谢影妹、金皖豫、黄昱、章楠、赵莘坤、韩熠宗、常英楠、潘思宇、宋苡瑄、刘耀宇、马骁、刘逸樵、王鑫、蒋浩、孙雅乔、岳晓路、董志远、牛诗雯、丘煜昆、王一涵。

公开组入围奖获得者:蔡信弘、程吉、熊柳、邓锦坪、邓钰韵、冯楚云、黄锐、姜继强、雷小东、林祝生、刘培晟、刘威、刘宗杰、马禹、聂伟娜、潘盛、彭万龙、曲梦萦、宋炳慧、童倩影、魏强、吴熙龙、吴中昊、徐伟、郁沁林、张伟、张勇、赵贝妮、朱碧伟、庄岩。(注:部分作者多幅作品入围获奖)

获得“优秀组织奖”的院校有:大连医科大学艺术学院、北京理工大学珠海学院、北京师范大学珠海分校、广西艺术学院、江西师范大学、西南大学、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南华大学、赣南师范大学、869(大连)设计学校等

获得”优秀指导奖“的老师有:吕城、詹震宇、刘立伟、刘涛、齐蒙、饶乐、唐阿君、邹雨珊、杜平、刘俊楠、肖蓉、杨波、马诗雨、杨志远、信润海、雷鸣等

“大学组”优胜作品展示


为”SDG目标1.消除贫困“而创作

作品释义:画面中那一双贫困孩子的眼睛,充满着渴望与疲惫。每个孩子都应享有受教育的机会、营养健康的一日三餐及遮风避雨的住处。让有能力提供帮助的人听到那些孩子的声音:Please don't leave me in poverty.



为“SDG目标2.零饥饿”而创作

作品释义:一粒米粒很小,但它要经历多少个日夜,经过多少汗水的灌溉,才走向成熟?你知道一粒米粒的来之不易吗?请珍惜粮食,远离浪费。消除饥饿是我们共同的目标。


为“SDG目标3.良好健康与福祉”而创作

作品释义:通过画面上的孕妇妈妈的肚子置换成气球,体现孕产妇的脆弱,呼吁提高贫困地区医疗保障,升级医疗设施,从而保障孕产妇的生命安全。


为“SDG目标4.优质教育”而创作

作品释义:每个孩子最初就像孙悟空一样,天不怕,地不怕。好的教育不应该是将孩子压在“五指书”山下,也不是对他们施加“紧箍咒”。请倾听他们内心真实的想法,帮助他们在成长中寻找属于自己的取经之路。


为“SDG目标5.性别平等”而创作

作品释义:男女本身是平等的,作品从字母的角度出发,发现she和he相似,又以除法和1进行连接,赋予图案意义性的同时增加趣味性,使其值得玩味。


为“SDG目标6.清洁饮水和卫生设备”而创作

作品释义:整幅作品的主要形象为一只过滤杯。最上层是含有细菌(几何图形代表细菌)的未经清洁的水,中间三层为活性炭和涂银粒料使之净化水质,最终得到最底部清洁的水。呼吁人们将清洁饮水变成一种主动的习惯,成为生活中一件理所当然的事情。

为“SDG目标10.减少不平等”而创

作品释义:用书堆砌出来的“山”,表示了每个人的起点不同,受教育的水平也不同。而站在书上的人,或攀岩,或奔跑,体现了即使每个人所受的教育不同,却努力向上,朝着梦想前行。只要努力,即使起点不同,也能缩小与他人的差距,最终实现梦想。


为“SDG目标11.可持续城市和社区”而创作

作品释义:以人们常见的可循环标志为创作原型,循环也有持续、绿色的含义。在标志的原有基础上添加上一个矩形,使其成为一间房子,意为可持续的城市、可持续的社区。

为“SDG目标12.负责任消费和生产”而创作

作品释义:缺少规模调控的共享单车市场过度饱和,适度有序的负责任消费和可持续生产尤显重要。

为“SDG目标13.气候行动”而创作

作品释义:极高的楼宇间弥漫尘埃,天空原有的蓝色被压缩至图形最上方,对比色调浓重的黑白色楼宇表现冷漠的现代主义风格,暗喻人们对此的放任和漠不关心,以现实呼吁人们提高保护环境的认知。


为“SDG目标15.陆地生物”而创作

作品释义:世界人口大幅增加,生存空间大幅扩张,动物生存空间被压缩,斑马被迫离开自己熟悉的环境,看到与自己外貌相似的斑马线,不禁发出“路在何方”的感叹。


为“SDG目标16.和平、正义与强大机构、促进目标实现的伙伴关系”而创作

作品释义:运用怀旧老照片为背景,将儿童的身体用软件去除。凸显出儿童遭到绑架,无法与父亲团聚的悲伤沉重感。



「看得见力量」青年公益传播计划旨在促进青年参与社会议题的多元反思和积极行动,本年度以主题公益海报设计挑战的方式,面向青年人推广“联合国2015-2030年的17个可持续发展目标全球战略(Sustainable Development Goals)”,引导青年人关注全球正在面临的经济、社会和环境问题与自身的关系,解读和思考这些世界性难题的现状、原因和解决思路。


评奖只是一环,作品将以公益的方式持续传播
至此,历时5个多月的项目前两个阶段告一段落,本届赛事共收到海内外76所大学师生、20多个设计公司和多名职业设计师的732幅作品,最终评选出“大学组”入围奖50名,“大学组”优胜奖12名,“公开组”入围奖46名,年度“特等奖”1名。

据悉,奖项评选只是2017(SDGs)主题海报设计挑战的一环,为了更好地推广SDGs,以持续的行动影响更多人积极参与改变,后期还将进行国内外巡展、印刷结集、衍生品推介和参加国内外青年创新活动,以及可持续设计主题活动等环节。接下来,所有入围作品(大学组和公开组)的展览展示“开源计划”即将开启,在未来的很多年里将面向国内外愿意传播SDG的所有机构和个人开放展览申请,部分适于设计衍生品的作品还将以公益方式多种应用,持续推广和传播SDG。

评审过程历时近9小时,大咖点赞青年设计师
此次奖项评选秉持公平公正专业的原则,特邀曾军、高鸣、高少康、邓远健四位精英设计师坐镇评审,针对每一幅作品,对照SDGs主题,分别从创造性、思想性、艺术性和传播特性等多角度进行评判、甄选,整个评审过程也变成了一场8个多小时的超级设计思维马拉松。
评审现场,评委老师们对青年设计师们全球化的视野和责任心表示欣赏,并指出要为这些看似很宏观又很具体的“SDG目标”设计命题海报确实非常不容易,征集作品中所反映出的中国青年对于世界性问题的思考值得肯定。
 
不是作品不够优秀,而是项目评判有标准
值得一提的是,本次评选过程异常激烈,特等奖的评选更是一度陷入胶着,进入最后评审的两幅作品的抉择讨论就用去了一个多小时。对于进入巅峰之争的作品,有评委说,作品都很精彩,如果没有从画面上体现出明确的主题,看上去很美但缺乏主张的话,最多只能算做是艺术作品。也有评委说,有意思的正是因为没有文案,可能还不够直观表述,但站在中国青年对世界问题思考的角度来讲,它已经用画面表达出来了,其实就已经包含了千言万语。 
另外,本次评审出现入围奖和优胜奖的空缺情况,原因既有评委老师对作品质量的高要求,作品与所对应的目标之间的契合度也是较为重要的评判标准,未能入围并非是因为作品不够优秀。

「看得见力量」2017(SDGs)主题海报设计征集和评审阶段已结束,奖项有限,创意无限,展览展示和传播应用还将在未来多年继续。为彻底解决社会、经济和环境三个维度的发展问题,在不到十五年的时间里实现一个没有贫困、没有不平等、不受气候变化威胁的想要的世界,需要更多人积极行动起来,从现在开始,从每一刻开始。